專業解讀|韦德体育bevictor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公共管理類
發布時間:2022-06-19 浏覽次數:0次
韦德体育bevictor是韦德体育bevictor現設25個專業學院之一,起源可以追溯至我校20世紀50年代成立的政教系和馬列教研室(馬列教學部),曆經法政管理學院時期、法政學院與公共管理學院并存時期等發展階段。2016年1月,原法政學院的法學學科、政治學學科與原公共管理學院的公共管理學科重新組合成立韦德体育bevictor。
目前,學院教職工總數為80人,其中專任教師68人,教授17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學位45人。學院現有河北省教學名師2名,2名教師入選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項目,6名教授入選“雙千計劃”到政法部門挂職,3名教授獲“河北省中青年法學家”稱号,2名教授獲河北省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學院還聘請司法機關、政府部門等實務專家擔任實踐導師,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學院現擁有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管理等5個本科專業,法學、政治學、公共管理3個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公共管理碩士(MPA)和法律碩士(JM)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在讀本科生、碩士研究生1200餘名。
經過不懈努力,學院專業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學院擁有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等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等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完善教學培養體系,承擔各級各類教學教改研究項目30餘項,建成2門省級一流課程,線上課程建設、虛拟仿真實驗項目建設等方面走在了全校的前列。多位教師在省級、校級教學創新大賽及各類教學比賽中獲得佳績。
學院堅持“價值導向+專業素質+實踐能力”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塑造學生的法治思維與公共精神。通過落實本科導師制,夯實學業理論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推行案例教學,強化實踐教學,結合專業特點組織“模拟法庭”“模拟勞動仲裁”、基層政府管理實踐、公共政策評估等實習實訓活動,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畢業生多就職于公檢法、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的法務和管理崗位,因畢業生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而獲得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積累,學院現擁有一批較高水平的學科平台,包括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韦德体育bevictor公共政策評估中心;河北省軟科學研究基地—現代服務與公共政策;校級重點特色學科方向—民生與公共政策;河北省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河北省法學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挂靠在本學院。此外,學院與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河北省人民檢察院、河北省發展改革委、河北省人社廳、河北省民政廳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多家單位建有實習實踐基地。
學院注重科學研究對學科建設的支撐作用,科研氛圍日益濃厚,科研産出日益豐富,科研水平日益提升。2016年以來,在科研項目方面,獲得國家社科基金8項、教育部課題2項、河北省社科基金21項、河北省軟科學項目11項;在論文著作方面,在北大核心、CS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出版學術著作共21部;在科研獲獎方面,獲得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7項。
學院持續提高社會服務的能力。多名教師擔任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河北省法學會副會長、河北省法官遴選委員會委員、河北省檢察官遴選委員會委員、河北省法治智庫專家成員、河北省社會保險監督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多名教師的研究成果獲得省級以上領導批示或被政府部門采納應用,學院以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為代表的一系列政府決策咨詢和評估工作已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産生了較大影響。
2022年學校繼續實行“按專業招生、大類培養,專業自由轉出、審核轉入”改革。韦德体育bevictor招生專業(類)為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和公共管理類(包含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兩個專業),專業(類)設置、招生計劃和選考科目要求最終以學校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部門公布的“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為準。
法學專業
2022年實行“3+1+2”模式招生改革省份[河北、遼甯、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的選考科目要求,首選科目要求為物理或曆史均可,再選科目要求為思想政治(1門科目,考生必須選考方可報考)。2022年實行“3+3”模式招生改革省份[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的選考科目要求為思想政治(1門科目,考生必須選考方可報考)。
一、發展曆史
法學專業1993年招收專科生,1998年招收法學本科生,2006 年該專業所屬法學學科獲批刑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2個法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獲批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目前在5個二級學科(方向)招生,2014 年獲批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法學專業獲批2021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二、師資力量
本專業現有33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講師11人。專任教師中取得博士學位者22人,具有境外經曆者4人,碩士生導師22人。3名教師擔任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石家莊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15名教師擔任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專家團成員、省政府法制咨詢專家庫成員及省市法院、檢察院咨詢專家,6名教師入選國家“雙千計劃”挂職省市區(縣)法院、公安局、司法局,3名教師被評為河北省傑出中青年法學家,2名教師獲提名獎,1名教師被評為全國“七五”普法先進個人并獲河北“十大法治人物”稱号。另聘任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司法實務和行政部門兼職導師30餘人。
三、培養目标
本專業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法治需求,培養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全面系統掌握法學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具有較高人文社會知識素養、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具有較好法律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能夠運用法學和其他學科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較好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的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四、畢業要求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知識和能力:
1.政治素養和法律知識: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具有正确堅定的政治立場,認同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系統掌握法學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熟悉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方法,形成合理的整體性知識結構。
2.分析問題的能力:掌握法學學科的科學思維方法,能夠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分析問題。
3.設計解決方案:能夠綜合考慮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社會因素來設計解決複雜法律問題的方案。
4.法學研究:初步具有法學問題意識,具備搜集、梳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具備利用創造性思維方法獨立從事法學研究。
5.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外語能力,具有較高的人文社會知識素養、科學素養,熟悉和理解法律職業倫理規範,熟悉法律程序和主要立法規範,具有撰寫法律文書以及诠釋法律、法律論證等方面的能力,具備良好的法律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初步具有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
6.溝通交流、團隊合作和終身學習: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能夠與團隊成員合作完成相關法律工作,能夠堅持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夠較好适應社會發展對法治提出的新要求。
五、專業主幹課程
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律史、刑法學、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商法學、知識産權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經濟法學、國際私法學、證據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環境資源法學、法律職業倫理等。
六、學制與學位
全日制本科學制四年,實行彈性修業年限,允許學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學業。畢業學分第一課堂不低于166學分,第二課堂不低于4學分。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七、特色優勢
1.利用校内外紅色教育資源,探索“紅色育人”新路徑。與校内西柏坡研究中心、校外西柏坡紀念館、正定縣委縣政府等共建紅色教育基地,發起成立全國首個法學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充分發掘習近平法治思想發源地案例資源,夯實課程思政案例庫,打造學生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
2.融合本校相關學科,打造“法學+X”學科群。已建立“法學+教育學、法學+史學、法學+管理學、法學+計算機科學、法學+商科”等學科交叉研究中心,成立河北省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建有河北省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編寫國内首部家政服務法教材,在教育法治、法制史、計算法、企業法等領域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3.依托省會地緣優勢和區位優勢,提升法科學生實踐能力,強化法學學科服務社會職能。在省高院、省檢察院建有實踐基地;近三年承接地方立法起草任務5項,法治評估調研項目3項;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冬奧會籌辦、雄安新區建設等舉辦學術會議5次。法學系多名專職教師擔任省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和專家庫成員,各級法院咨詢專家或陪審員、人民監督員等,3位教授獲“河北省傑出中青年法學家”稱号,2位教授獲提名獎。
八、人才培養質量與就業
韦德体育bevictor法學專業已經為我國法治建設培養了3100餘名優秀法治人才,全省90%以上的中小學道德與法治師資畢業于我校。學生就職單位包括全國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省市縣等各級政府和公法檢機關、公司和律師事務所等,很多學生已成長為部門中堅力量。其中,2名校友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多位校友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等高水平大學的法學專業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等。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2022年實行“3+1+2”模式招生改革省份[河北、遼甯、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的選考科目要求,首選科目要求為物理或曆史均可,再選科目要求為思想政治(1門科目,考生必須選考方可報考)。
一、發展曆史
政治學學科辦學曆史悠久,我校是河北省唯一的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單位。原河北師範學院與北京廣播學院于1987年聯合培養國際共運史專業碩士研究生。1990年學校獲得馬克思主義理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獲得國際政治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得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并獲批政治學與行政學本科專業,該專業自2007年開始招生。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獲批2021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二、師資力量
現有專任教師1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4人,8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大部分教師畢業于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國内名校或天津師範大學政治學專業等國内優勢學科專業。研究方向涉及政治學原理、中國政府與政治和國際政治。現主持(進行中)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河北省社科項目4項,其他項目5項。
三、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備優良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心理素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熱愛祖國,愛崗敬業;具備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理論和知識;具備政治思維和法治思維;具備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掌握調查研究、政策分析、組織協調能力;能勝任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實際管理、理論宣傳、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專業人才。
四、畢業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政治學、行政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行政學理論與方法、中國政治分析、比較政治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調查研究、分析判斷和協調組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切實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具備優良的政治素養和品質,良好的人文和科學素養、優良的職業道德、誠信品格和集體合作精神;具有開拓精神;具備健康的體魄和心理。
2.系統掌握政治學的知識和方法,掌握政治學基本原理,了解中外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理解政治學的實質和中國政治發展的特征。
3.系統掌握行政學的知識和方法,掌握行政學基本原理,了解當代中國和西方政府運作過程,評價政府績效,通曉國家和政府有關法律、制度、方針和政策。
4.系統掌握國際政治學原理,了解當代世界經濟和政治,了解當今國内外政治經濟形勢和相關信息。
5.掌握社會調查和統計基本原理,能夠把調查研究和統計的方法熟練運用于政治調查和政治分析中,為政治發展服務。
6.流暢的語言表達、人際溝通能力和寫作能力。
7.熟練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外語的能力。
五、專業主幹課程
政治學原理、國際政治學、比較政治學、中國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國共産黨曆史、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社會調查與方法、憲法與行政法、政治科學方法論、政治學原著導讀、中國現代政治思潮、政治哲學導論、外交學概論、電子政務等。
六、學制與學位
全日制本科學制四年,實行彈性修業年限,允許學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學業。畢業學分第一課堂不低于166學分,第二課堂不低于4學分。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七、特色優勢
1.學科曆史悠久、教學研究并重。本專業是在本校政治學學科二十餘年碩士研究生招收培養基礎上開設的本科專業,把研究生培養的模式延用到本科教學,實行小班教學、本科生導師制和開放教研室師生共同研學,注重對學生理論修養和認識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指導學生開展對政治學理論學習和國内國際具體政治問題的研究。
2.學科布局全面,學術研究傳統豐富。專業教師研究領域涉及政治學學科各個主要領域,在政治學理論、國際政治與國際關系、中外政治思想史專業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尤其是在歐美國家政黨政治、亞非國家宗教與政治發展等領域在國内具有一定影響力。
八、人才培養質量與就業
學生畢業去向主要以國内升學讀研、入職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為主。近年畢業生考研人數占到50%,30%進入政府機關或中等學校、20%進入其他企事業單位。
公共管理類(包含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兩個專業)
2022年實行“3+1+2”模式招生改革省份[河北、遼甯、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的選考科目要求,首選科目要求為物理或曆史均可,再選科目要求為不提科目要求。2022年實行“3+3”模式招生改革省份[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的選考科目要求為不提科目要求。
行政管理專業
一、發展曆史
行政管理專業辦學曆史可以追溯到本校1992年設立的民族經濟與行政管理專業,行政管理本科專業2005年開始招生;2011年獲批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并招收行政管理碩士研究生;行政管理專業獲批2020年度河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二、師資力量
本專業現擁有專任教師13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講師4名;9位教師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院校獲得博士學位。引進海外精英人才1名,擔任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曾軟引進行政管理專業拔尖人才2名,為引領專業發展、促進國内外學術交流提供助力。1位教師入選河北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1位教師獲河北省優秀社科專家提名獎,1位教師獲“石家莊市青年拔尖人才”稱号。行政管理教工黨支部獲批教育部全國首批樣闆黨支部。
三、培養目标
本專業面向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培養具有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現代公共精神的複合型高素質專門人才;掌握行政管理學、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等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術;了解行政管理學科發展動态及理論前沿,知識面廣、視野開闊;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領導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掌握社會調查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操作技術等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熟悉我國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制度,能夠勝任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非政府組織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四、畢業要求
1.政治素質:具備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強烈的公共精神,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
2.管理基礎知識:掌握中西方管理思想發展和現代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管理人員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能夠将一般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公共管理事務中。
3.行政管理知識:系統掌握現代行政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态。
4.分析問題能力:熟悉我國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制度,能夠運用行政管理基本理論,分析相關實踐領域問題,具備公共政策基本分析能力,并能找到可操作性解決問題的方法。
5.研究能力:在紮實專業基礎上,能夠運用科學的社會調查和研究方法對行政管理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包括文獻分析、社會調查、數據整理、得出有效結論、提出對策等。
6.行政管理綜合素質:掌握規範的社會調查和行政公文寫作方法,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信息處理、組織協調、人際溝通等實際工作能力。
7.信息處理與數理分析能力:掌握統計學與應用統計基本理論和方法,熟練操作辦公軟件和數據處理軟件,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和數據分析能力,能夠有效應用于社會調查、科學研究及行政管理工作實踐。
8.管理溝通能力:具備領導決策、組織策劃、協調與溝通能力、應急管理能力;能夠與團隊成員協調配合,合理分工并高效完成任務。
9.職業規範:具備公共精神和法治意識,能夠适應時代需求,在從事管理或服務工作中遵守職業道德和法律規範。
五、專業主幹課程
公共管理概論、公共行政學、管理學原理、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憲法與行政法、公共政策學、政治學概論、公共經濟學、社會學概論、管理定量分析、組織行為學、西方經濟學、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系學、公共倫理學、電子政務、非營利組織管理、公共危機管理、領導科學與藝術、國家公務員制度、應用統計學、社會調查與方法等。
六、學制與學位
全日制本科學制四年,實行彈性修業年限,允許學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學業。畢業學分第一課堂不低于166學分,第二課堂不低于4學分。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七、特色優勢
1.“黨建+專業”三全育人模式,強化公共價值。行政管理教師黨支部作為教育部全國首批樣闆黨支部,始終發揮标杆作用,培塑學生“懷天下、求真知”的公共精神。
2.“新文科+新行管”專業建設,滿足京津冀發展人才需求。實現行政管理與大數據治理、生态治理、國土空間規劃與管理、危機管理等專業深度融合。
3.“線上線下”“課内課外”雙循環立體化培養體系,保證學生全方位綜合素質能力提升。擁有本專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構建“行走課堂”實踐教學特色模式。
4.“智庫+研究中心”專業拓展平台,為一流人才培養提供紮實保障。以“韦德体育bevictor公共政策評估中心”“可持續減貧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等省級重點智庫為大學生提供科研訓練(SRT)平台,擁有電話訪談室、文科專業實驗室、虛拟仿真訓練等完善的硬件設施。
八、人才培養質量與就業
本專業畢業生在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中競争優勢明顯,多就職于政府機關、國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考研學生中名校(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等)錄取比例逐年攀升。畢業生就業競争力強,崗位對口,外部評價良好。就業追蹤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高,用人單位滿意率達98%以上,95%以上的學生在工作三年内能夠取得升職資格并獲得各項獎勵。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一、發展曆史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2005年開始招生;2011年獲批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并招收社會保障碩士研究生;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獲批2019年度河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通過河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階段性評估。
二、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擁有專任教師10名,其中河北省“教學名師”1名,教授1名、副教授6名,講師3名;有6名中青年教師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Boston College等院校獲得博士學位。近五年專任教師先後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和教學改革項目十餘項,在國内外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二十餘篇。
三、培養目标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通曉中外勞動與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專業基礎紮實,業務知識面寬;能從事勞動就業、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與商業性保險運作與管理;具備在實務工作中的組織協調能力、調查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四、畢業要求
1.職業規範和素養: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分析方法;具有公共意識、公共精神、公共責任以及人文關懷。
2.基礎知識: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和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在勞動和社會保障的相關領域有較寬的知識面;了解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發展動态;能夠獲取知識、更新知識和應用知識。
3.勞動就業知識:掌握勞動就業領域的法律、法規、制度、方針與政策;掌握人員招聘、人力資源測評方面的知識。
4.社會保障知識:掌握社會保障領域的法律、法規、制度、方針與政策;通曉中外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
5.信息計劃與數理分析能力: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及辦公管理能力,能夠熟練操作辦公軟件和數據處理軟件;掌握統計學知識,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系統分析、統計分析、調查分析能力。
6.管理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社交能力;掌握一門外語,具有一定聽、說、讀、寫能力,能夠利用外語進行交流;具備領導、協調、組織和決策的基本能力。
7.研究分析能力: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能力;能夠利用所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具體勞動保障問題;具備在有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研究和教學的基本能力。
8.業務操作能力:具備從事社會保障具體業務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操作流程、業務規範以及信息平台建設,具備在實務工作中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調查分析能力。
五、專業主幹課程
公共管理概論、社會學概論、公共行政學、西方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政策學、應用統計學、社會保障概論、勞動經濟學、社會調查與方法、社會保險學、社會保障制度國際比較、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與政策、福利經濟學等。
六、學制與學位
全日制本科學制四年,實行彈性修業年限,允許學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學業。畢業學分第一課堂不低于166學分,第二課堂不低于4學分。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七、特色優勢
1.本專業所在學科擁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河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和河北省軟科學研究基地等多個高水平教學和科研平台,與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民政廳、總工會等部門建立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實習和實訓活動。
2.在“建設新文科,服務新時代”目标引領下,本專業大膽探索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的新教學形态,打造綜合實踐教學體系,在石家莊市及裕華區、長安區勞動争議仲裁院、裕華區勞動保險事業管理局等單位建立實訓基地,将虛拟仿真實驗、網絡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
3.本專業時刻關注國家和社會最迫切需要的科研方向和人才培養方向,近年來在精準扶貧、生育政策、老齡政策等方面有頗多建樹,開設了老年社會工作、人口老齡化與養老服務、社會保險精算與大數據應用等實用性的課程。
八、人才培養質量與就業
近年來,本專業學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穩定在90%以上,其中考研(含出國)升學率約30%。多數畢業生考入各級政府部門、人社部門任職,或進入小米科技、華藥集團等知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任職,畢業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後期發展潛力巨大。